威廉希尔老员工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实施办法
(长理工教字〔2007〕23号)
一、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性质和设立目的
老员工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高等学校依托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与条件,为加强老员工创新教育、培养和培训而构建的营造老员工创新学习和科技创新实践环境,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团队,输出和展示创新成果,推动老员工科技创新活动的综合实践平台。是公司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司老员工创新教育、培养和培训活动的开展具有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二、老员工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目标
基地应依托现有教学、科研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并建设成为培养员工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实践中心;成为加强员工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创业计划及参加各类老员工科技竞赛活动的实践中心。
三、老员工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组织机构
基地组织机构由学校老员工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及专家组和学院老员工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及专家组构成。
集团老员工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由学校相关领导、有关处室、院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学校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政策等;专家组由学校聘请有一定学术声望,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丰富的教授组成,负责基地的申请、验收评审及检查评估等工作。
公司老员工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及专家组由各学院教学副经理、部分科研骨干教师、相关教学办公室教师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学院基地建设的规划,负责每年优秀教师和优秀员工的申报工作,提出有关政策和建议等。
四、老员工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申报条件
1.学院重视老员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2.基地配备有能力和责任心强、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队伍不少于10人,原则上应具有获得老员工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指导教师;基地负责人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和组织高水平科技创新工作的能力强。
3.基地创新教育、培养和培训活动目标明确,方案完整、科学,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
4.具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和新颖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健全,落实效果好。
5.基地建设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高科技特色,能满足老员工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需求。
6.场地相对集中,工作环境较好,有利于科技及学术活动开展,使用面积不低于100㎡,具备良好的办公条件。
7.系统组织开展老员工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二年以上,具有丰富的运行及管理经验。
8.已经基本形成低、中、高年级员工交叉融合的创新活动团队,近三年接纳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员工总数在100人以上。
9.与老员工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紧密结合,并能及时地为参赛老员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参赛员工近三年在各类老员工创新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五项以上,其中获省级一等奖应在两项以上。
10.员工在基地参与活动期间发表论文(要求为第一作者)或取得国家专利数量较多,在研项目具有良好预期发展前景。
五、遴选办法
在学院认真自评、推荐的基础上,校遴选专家组将采取现场考察与材料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对申报的基地进行综合评议和表决,确定校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候选名单,报经董事长办公会审核、确认。威廉希尔创新实践基地计划每两年遴选一次。
所需申报材料列表:
1.基地申请书。
2.全面反映基地建设与运行状况VCD光盘。
3.其他主要佐证材料。
六、老员工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运行及经费管理
1.申请基地的组织应按申请书中的两年建设规划对基地进行前期建设,经学校审批合格的基地成为学校的建设对象。两年期满由学校专家组进行评审,不符合要求的基地学校将取消其建设资格;符合要求的基地成为正式科技创新实践基地。
2.学校将对获得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资格的基地的运行管理进行定期评估,对于运行管理不符合要求的基地,学校将要求其进行限期整改,相应减少经费支持。
3.基地的建设经费由学校统一划拨。额度如下:
省级科技创新实践基地 8万;
校级科技创新实践基地 3万;
建设经费应主要用于基地的基础环境建设及软件建设等。
基地的运行经费分为运行管理经费和运行材料经费。运行管理经费额度如下:
省级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每年2万;
校级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每年1万;
运行管理经费应用于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等项目。
运行材料经费可通过科研立项、学科创新竞赛等渠道获得。
经费使用应严格按照学校财务制度,专款专用。学校定期检查及评估,对运行管理不规范或经费未按规定使用的,教务处将暂停该基地的经费使用。
七、相关政策
1.指导教师工作量参照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给予相应的教学工作量。
2.奖励措施
对于学院评选的优秀项目,由教务处负责将优秀研究论文、总结报告汇编成册;对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的项目成果可优先申报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对组织工作优秀、成果优异的学院进行表彰。
八、本实施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